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云南农大动科学院创业团队:以水牛产业振兴赋能乡村振兴,绘就高原特色农业新画卷

导语在云南这片充满蓬勃生机的高原沃土之上,一群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者,正以青春之力踊跃投身于水牛产业链的创新实践。他们充分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

导语

在云南这片充满蓬勃生机的高原沃土之上,一群来自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创业者,正以青春之力踊跃投身于水牛产业链的创新实践。他们充分依托学校的科研优势,有效整合校企资源,精心搭建起一条涵盖饲料研发、科学养殖以及乳制品深加工的完整水牛产业生态链。通过与云南金钿园饲料有限公司、昆明田园饲料有限公司携手开展饲料配方的联合攻关,与当地养殖合作社共享养殖技术,并且与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高端水牛乳制品,这群年轻人正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 “科技兴农、产业富民” 的初心使命,为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注入全新动能。

一、产学研深度融合:突破水牛养殖技术壁垒

1. 校企携手,构建本土化水牛饲料体系

云南水牛作为地方特色畜种,具备耐粗饲、抗病力强、乳肉兼用等显著优势。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具有针对性的营养方案,其生产潜力未能得到充分释放。云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创业团队联合云南金钿园饲料有限公司、昆明田园饲料有限公司,以 “精准营养、绿色高效” 为目标,全力开展水牛专用饲料的研发攻关工作。

团队依据云南本地饲料资源的特点,对玉米秸秆、木薯渣、甘蔗梢等农副产品进行发酵处理。同时,结合水牛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成功研发出 “云岭水牛育肥期高蛋白浓缩料” 和 “泌乳期能量平衡颗粒料” 两大核心产品。经试验验证,新饲料使水牛日均增重提高了 18%,泌乳量提升了 25%,饲料成本降低了 12%。昆明田园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伟表示:“大学生团队的创新思维为我们打开了技术优化的全新思路,校企联合研发的模式让科研成果能够快速转化为生产力。”

2. 科技加持,搭建智慧养殖管理系统

针对传统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疾病防控难度大、生产数据记录粗放等问题,团队开发了 “云牛管家” 智能养殖管理平台。该系统借助物联网设备,能够实时监测牛舍的温湿度、水牛的活动量以及采食行为,并结合 AI 算法对水牛的健康状态进行预警。例如,系统可以通过分析水牛反刍频率的变化,提前 3 天预测瘤胃酸中毒风险,帮助养殖户及时调整饲喂方案。目前,该平台已在楚雄、大理等地的 12 个合作社得到推广应用,使水牛发病率降低了 30%,养殖效益提升了 20%。

二、扎根乡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

1. “田间课堂” 传播科学养殖理念

“以前总觉得牛越胖越好,现在才知道过度育肥会影响繁殖性能!” 在红河州蒙自市草坝镇的水牛养殖培训现场,合作社社员李大哥感慨地说道。创业团队深入云南各地农村,开设 “移动式养殖技术培训班”,围绕精准饲喂、疫病防控、品种改良三大主题,采用 “理论讲解 + 实操演示 + 案例剖析” 的方式,累计培训养殖户 800 余人次。团队还编写了图文并茂的《云南水牛高效养殖手册》,并用方言配音制作了 20 期短视频课程,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进行传播,覆盖受众超过 5 万人次。

2. 合作社帮扶模式:从 “输血” 到 “造血”

在普洱市澜沧县,团队与拉祜族养殖合作社签订 “技术托管” 协议,为其设计了 “饲料本地化 + 品种改良 + 订单收购” 的一体化方案。团队指导合作社利用周边茶园修剪的茶树枝叶加工成青贮饲料,并与皇氏来思尔乳业达成原料奶保价收购协议。一年内,合作社水牛存栏量从 80 头增加至 150 头,社员户均年收入增加 3.2 万元。“大学生们不仅传授技术,还帮助我们对接市场,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合作社理事长扎迫说道。

三、乳业创新:挖掘水牛乳价值,塑造高端品牌

水牛乳脂肪含量高达 8%-12%,是制作高端乳制品的理想原料。然而,其高酪蛋白比例导致的凝固快、稳定性差等问题,制约了产品的开发。团队与云南皇氏来思尔乳业有限公司成立联合实验室,通过酶解改性技术和微胶囊包埋工艺,成功研发出水牛乳酪蛋白缓释营养粉和低脂高钙水牛乳酸奶两款新品。其中,营养粉的蛋白质生物利用率提升至 92%,成为运动营养市场的明星产品;酸奶采用云南特有玫瑰茄提取物作为天然增稠剂,实现 “零添加防腐剂”,现已进驻盒马鲜生等高端商超。

四、青春答卷:从实验室到产业链的创业启示

1. 科研创新与市场需求的精准契合

团队负责人、动物营养学专业研究生张明阳坦言:“创业初期,我们沉迷于技术参数的优化,却忽视了成本控制和市场接受度。” 在导师的指导下,团队走访了 30 余家养殖场和饲料企业,重新调整研发方向。例如,将饲料原料从进口苜蓿改为本地甘蔗梢,在保证营养的前提下,使每吨饲料成本降低 400 元。这种 “实验室创新 + 田间验证 + 商业转化” 的三步走模式,成为项目成功的关键所在。

2. 多方协同的产业生态构建

云南农业大学通过建立 “创新创业导师库” 和校企联合基金,为团队提供技术指导与资金支持;地方政府将水牛产业纳入 “一县一业” 扶持目录,给予合作社设备购置补贴;金融机构创新 “活体抵押贷款” 模式,解决养殖户融资难题。这种 “高校 + 企业 + 政府 + 农户” 的四位一体模式,形成了多方共赢的产业生态。

五、未来展望:打造中国西南水牛产业集群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支年轻的团队正朝着更为宏伟的目标阔步迈进:

技术升级

:筹建水牛胚胎移植中心,加快良种繁育进程;

产业链延伸

:开发水牛皮革工艺品、有机肥加工等副产品;

数字赋能

:建设覆盖全省的水牛产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

国际合作

:与巴基斯坦、印度等水牛养殖大国开展技术交流,推动 “一带一路” 农业合作。

正如团队墙上悬挂的标语所言:“让每一头水牛都成为乡村振兴的发动机!” 这群扎根云岭大地的青年创业者,正在用智慧与汗水书写着新时代的 “牛” 文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103-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