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日,为传承与弘扬广东传统非遗文化,广东科技学院“绿韵古村焕新工程”突击队走访了沙田镇第一小学,并展开莞草非遗文化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不仅能认识到莞草的悠久历史,也展现了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现代创新的融合。
莞草的历史由来
莞草起源于东莞的传统编织工艺,源远流长,最早是民间自发用来制作生活用品的手工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莞草逐渐融入当地文化,成为一种代表性非遗项目。作为一项集传统技艺和艺术审美于一体的文化符号,莞草不仅传承了手工技艺,更承载着东莞人民的文化记忆。
采访对话
在保护与时间成本方面,传承人指出,莞草的保存是当前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由于莞草极易受潮发霉,尤其在梅雨季节,工艺品很容易损坏。此外,从原料采集、制作到最终编织,整个过程耗时耗力,缺乏时间和人力投入成为一大阻碍。更为关键的是,人工制造的成本较高,而在创新方面也存在难度。许多传承者坚持传统技艺,缺乏有效的创新手段,这也限制了莞草文化的推广与发展。
面对传承的挑战,传承人表示,已有许多高校和中学表达了合作意愿,希望将莞草文化融入校园生活。他们计划通过开展讲座、设立工作室以及志愿者组织,将莞草技艺带到青年学生和教师中,激发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未来还会成立专门的公益志愿服务队,在广场和社区进行文化讲解和课程教学,扩大莞草的影响力。
在数字化推广方面,传承人强调了网络新媒体的重要性。通过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发布莞草作品、教程视频,不仅扩大了影响,也吸引了众多高校学生和教师的关注。有不少人因此前来学习。此外,数字化手段不仅是推广途径,也是保护非遗的重要手段。由于莞草制作工艺难以大规模保存,利用数字化进行传承和宣传,将为非遗注入新的生命力。
最后,传统非遗文化是我们文化的根基,是培育文化根魂的重要源泉。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关注并学习身边的传统文化。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制作工艺
梁婉菊校长向调研团队展示了莞草的传统制作流程:
1.选料:采集优质的荻草,洗净晾干。
2.初加工:用手工将荻草打理成适合编织的细长材料。
3.编织:运用独特的编织技巧,将荻草编制成各种工艺品,如饰品、摆件,甚至家具。
4.染色与装饰:根据需求进行染色,增加作品的美观和多样性。
在梁校的耐心指导下,突击队成员们积极参与莞草的制作体验。在编织环节,大家都专注而细心。梁校手把手示范,详细讲解每一个步骤,队员们逐渐熟练掌握了传统编织技巧。通过亲手制作特色莞草工艺品,大家不仅深刻体会到匠人们的辛勤与坚持,更感受到传统技艺的独特魅力。这次实践活动极大地激发了队员们对非遗传承的热情,为未来的推广和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这一系列工艺不仅讲究细节,也需一定的技巧和耐心,彰显匠人精神。
现代创新与发展
除了传统工艺,梁校长还与工厂合作,将莞草与现代设计结合,推出系列文创产品,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融合,赋予古老技艺新的生命,助力莞草文化的产业化发展。作为莞草画的创始人,梁校长还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和小红书,发布作品和教学视频,成功吸引了大量传统文化爱好者和高校、公益组织的关注。她不仅在多个高校进行讲座,还获得了东莞市政府的资金与技术支持,推动莞草文化的广泛传播。
后续计划
突击队将继续积极推动莞草这一非遗项目的传承。他们计划将莞草的制作技艺逐步融入到中小学的课堂教育中,通过开设相关课程,让学生们在学习中了解和体验传统工艺。此外,还将引入志愿者活动,让更多青年志愿者参与到非遗传承工作中,从而形成持久的传承动力。
突击队还将与学校合作,建立体验馆和实践基地,让更多人近距离感受莞草的魅力。通过多渠道、多平台的宣传与教育,期待让这项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