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艺绘沂蒙,青春助农”实践团带着助力乡村振兴的使命与热忱,奔赴临沂市蒙阴县桃墟镇金鑫社区,开展了为期12天的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团以“艺术赋能+青春行动”为抓手,在田间地头、红色场馆、乡村街巷间留下了青春足迹。期间,桃墟镇副镇长秦晨、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褚桐、刘庄工作区党总支书记伊永明实地指导工作,金鑫村党总支书记宋世龙、村主任王光军与实践团召开座谈会共商发展,为活动有序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田间实践深察农情,蜜桃直播拓销路
为破解农产品“好产难销”的困境,实践团第一时间深入金鑫村的蜜桃种植园,开启助农行动。他们跟着果农学习疏果采摘技巧,汗水浸湿衣衫却毫无怨言。实践团联合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实践团,组建“三校助农联盟”,在抖音平台打造专场直播。从撰写脚本、调试设备到设计互动环节,成员们反复打磨细节。直播中,他们不仅展示蜜桃的生长环境和口感,还邀请村书记讲述种植故事,让网友直观感受沂蒙农产品的品质与温度。
访谈党员凝聚力量,走企问道探路径
乡村振兴,既要扎根土地,更要凝聚合力。实践团通过走访老党员,探寻乡村发展的“精神密码”,老党员宋爷爷亲切的讲述金鑫村的变迁,一个个艰苦奋斗的故事,让成员们深刻体会到党建引领对乡村发展的重要性。与此同时,实践团走进鼐公酒厂,与经理宋增峰深入交流,了解企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在房伟经理带领下,成员们参观调酒间、酒窖等场所,直观了解瓜干酒制作流程。该酒厂通过资助贫困学生、提供扶贫岗位等举措反哺乡村,成为“文化+产业”振兴的鲜活案例。
革命展馆永葆初心,红剧演绎传精神
为从红色历史中汲取力量,实践团专程前往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六姐妹事迹陈列室,开展沉浸式学习。在沂蒙六姐妹事迹陈列室,成员们聆听了徐美安老人(沂蒙六姐妹伊廷珍之子)深情讲述母亲与姐妹们的故事,使成员们进一步感悟到沂蒙精神的深刻内涵。为让红色精神更鲜活,实践团精心编排红色舞台剧《沂蒙桥魂》,在孟良崮战役纪念馆、沂蒙六姐妹事迹陈列室以及金鑫村乡村大舞台进行展演。展演吸引了众多村民观看,使红色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焕发了新活力。
手绘乡村设计包装,墙绘添彩展新貌
实践团还承担了村文化墙绘制任务。成员们顶着烈日勾勒线条、深夜的射灯下,他们借着灯光细化图案。从“沂蒙精神”群像到“乡村振兴”标语,从卡通动物到绿水青山图景,一幅幅色彩明快的墙绘,让乡村的墙面变成了传播正能量的“文化阵地”。实践团成员发挥专业优势,为果农设计出了兼具美感与实用性的蜜桃包装盒,有效提升了蜜桃产品的附加值。此外,实践团在金鑫村挂牌中国矿业大学徐海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基地”,为校地长效协同发展搭建了平台。
此次实践活动,“艺绘沂蒙,青春助农”。实践团以文艺赋能、实地助农、文化传承等多元方式,将青春力量融入乡村振兴实践,用专业所长服务地方发展,既深化了对乡村振兴的理解,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绽放出绚丽之花。
(通讯员:吴琼,史育羽 图片:孙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