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寻访红色根脉——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黟县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柯村红色主题雕塑景观(安徽师范大学 张琴 提供)寻访红色根脉——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黟县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丁雪珂摘要:安师大学子赴黟县柯村调研,探寻红色资源活化与…

柯村红色主题雕塑景观(安徽师范大学 张琴 提供)

寻访红色根脉——安徽师范大学学子赴黟县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

丁雪珂

摘要:安师大学子赴黟县柯村调研,探寻红色资源活化与文旅创新融合路径,感悟红色精神与发展智慧。

关键词:红色文旅;文旅融合;AI赋能;乡村振兴;实践调研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探寻红色资源活化利用与文旅产业创新发展的融合路径,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全心全益赴黄山黟县“黟起向未来”本科生社会实践团队一队调研团队一行于7月16日7点整装出发,历经1个多小时车程,前往有着深厚红色底蕴的柯村开展专题调研活动。

红色场馆忆初心:在历史遗存中触摸革命温度

抵达柯村后,调研团队首先走进柯村暴动纪念馆。展馆内,一幅幅泛黄的革命报纸静静陈列,字迹虽已斑驳,却清晰记录着当年苏区军民的奋斗历程;玻璃展柜中,一张张苏区纸币、一件件革命时期的生活用品整齐排列,从“春耕生产”的宣传标语到“分田分地”的原始档案,无不诉说着方志敏等革命先辈在这片土地上领导农民运动、建立红色政权的峥嵘岁月。

调研团队参观柯村暴动纪念馆(安徽师范大学 张琴 提供)

在方志敏故居,简朴的桌椅、泛黄的手稿复刻件,还原了革命先辈生活的清贫与信念的坚定,调研成员驻足凝视,仿佛穿越时空,感受到那段烽火岁月里共产党人的初心与担当。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不仅是柯村红色文化的物质载体,更是国家红色文化基因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当代传承红色精神提供了鲜活教材。

柯村暴动纪念馆入口实景(安徽师范大学 张琴 提供)

政企访谈探创新:AI赋能文旅需守正创新

离开红色场馆,调研团队前往柯村镇政府,受到镇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在百忙之中,解说员柯绍林老师接受了团队专访,围绕“当地旅游与AI技术融合发展”这一核心话题展开深入交流。柯绍林老师结合柯村文旅发展实际提出了独到见解:“当下AI技术确实能为旅游服务提质增效,比如智能导览、线上预约等功能能提升游客体验,但柯村的核心竞争力始终是红色文化的本真与温度。”他强调,红色文旅的灵魂在于情感共鸣,AI技术可以作为辅助工具,但绝不能替代历史故事的生动讲述、革命精神的深度传承。这种“技术为翼、文化为魂”的发展思路,为柯村在数字化时代守护传统文化根脉、探索文旅融合新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

调研团队同讲解员柯绍林合影(安徽师范大学 张琴 提供)

基层联动聚民心:全员参与共绘发展蓝图

调研过程中,基层群众的积极参与成为一抹亮眼色彩。在柯村镇卫生院,医护人员得知调研团队旨在了解文旅发展对民生的影响后,纷纷放下手中工作,主动扫码参与问卷调查,认真填写对当地旅游设施完善、红色文化宣传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他们的热情配合不仅体现了基层群众对家乡发展的高度关注,也为调研团队收集到了真实、鲜活的民生数据,让调研成果更具实践参考价值。

此次柯村之行,既是安师大学子扎根中国大地践行二十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青年响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战略部署的具体行动。团队以沉浸式调研解码红色文旅融合密码,用青春智慧衔接理论与实践,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效动能,不仅彰显了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发展中的使命自觉,更为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优势、实现“红色文旅强基+乡村振兴富民”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可借鉴的基层经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注入了赓续红色血脉的青春力量。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安徽师大学子用脚步丈量信仰,用专业赋能发展,为红色基因传承与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550-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