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国内资讯

联合学院实践团 | 童趣玩“弄”,快乐“蔚”夏——妇儿友好乡村公益行

2025年7月5日,我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法合作)、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9名师生组成田野工作坊共同奔赴浙江余姚梁弄镇、河北蔚县暖泉古镇,展开为期二十余天的田野调查活动。梁…

2025年7月5日,我院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中法合作)、旅游管理(中法合作)专业9名师生组成田野工作坊共同奔赴浙江余姚梁弄镇、河北蔚县暖泉古镇,展开为期二十余天的田野调查活动。

梁弄镇

纵身乡野,贴近童心

梁弄镇是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所在地,红色底蕴深厚,近年来逐渐探索以“儿童友好型乡村建设”推动乡村振兴。调研团队聚焦梁弄镇,结合丰富多彩的暑期亲子趣玩营活动,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

调研期间,团队成员深入村庄不同空间,观察儿童日常活动轨迹,并通过深度访谈、互动小游戏、现场绘画等方式,了解儿童视角下对公共空间的期待。在日复一日的相处中,同学们与二十余位6-12岁儿童建立信任关系,从他们的视角重新认识村庄和儿童世界:哪里的池塘可以抓到小鱼、哪条巷子通向秘密基地、哪个废弃的亭子“晚上有点吓人”。孩子们的讲述充满童趣,也透露出对游戏空间、伙伴陪伴的渴望。

除了儿童访谈,团队还走访了村妇联、村两委干部与部分家长,了解村庄现有的儿童设施、家庭教养观念与公共活动开展情况。访谈中,多位家长表达了“希望孩子多动动、少玩手机”的心声,也坦言“没办法管,放着手机就不吵了”。这一现象在暖泉调研中再次出现,表明数字技术对乡村儿童休闲方式的深刻影响。

此次梁弄调研作为整个田野工作的起点,不仅为团队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也让大家更加明确了“儿童友好”的现实困境与工作方向。乡村不仅是大人们建设的场所,更是孩子们生活的世界。真正的儿童友好,应当从孩子出发,也落在孩子的脚下。

暖泉古镇

阅见非遗,绽放童彩

暖泉古镇位于河北蔚县西部,因四季水温恒定的泉水得名。镇内明清古宅连片,青砖灰瓦,街巷仍铺着旧时的青石板。古镇中,最出名的是“打树花”:匠人将千度铁水泼向城墙,火雨飞溅如星,三百年不熄。这里游客众多,逛西古堡、尝饸饹、扭秧歌、剪剪纸,能够感受依旧滚烫的塞外风情。

在学院与蔚县暖泉镇妇女儿童联合会共同协助下,田野工作坊正式开启此次宁波大学儿童友好乡村公益行活动。本次活动聚焦童心、童趣,关注乡村儿童身心健康。活动包括数字油画、杯垫DIY、套圈、桌游、趣味小游戏、电影小剧场等等。

7月17日傍晚,在西古堡村委会,五十多位小朋友陆续涌进活动现场,一声声“哥哥姐姐好”激活了现场的气氛。晚上六点三十,活动准时开启。铺满报纸的长桌上,一盒盒颜料像打开的彩虹,小朋友们端坐在桌前,托着腮帮认真挑选自己喜欢的图案:孙悟空、小王子、星空、小鲸鱼……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拿起画笔蘸上颜料,一笔一划涂上鲜艳的色彩。孩子们眼里透出欣喜,落日的余晖映射在孩子们微微倾斜的脑袋上,暖泉的夕阳是另一道美丽的色彩。同学们站在一旁,时而帮助调色、描边,时而耐心倾听他们的“小秘密”。不一会儿,一幅幅“大作”在欢笑中诞生。油画环节结束后,动画《雄狮少年》一开场,醒狮的鼓点就攥住了五十多双小眼睛:狮头腾跃、彩带翻飞,非遗技艺在银幕上活成了会呼吸的“大猫”。小朋友们屏住呼吸,跟着主人公一起高抬腿、扎马步。两个半小时的活动很快结束,小朋友们还意犹未尽仍围着同学们:“明天还有吗?”答案当然是“有!”。第二天晚上,小朋友们各自展示昨天的画作,换来更大尺寸的空白油画板,继续当小画家。画累了,就转战杯垫工坊。孩子们脑洞大开,发挥各自的想象DIY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杯垫,不仅有弓长张,木子李等姓氏图案,还有各种小动物以及充满想象力的图形。

7月16日至7月24日的下午,同学们都会带着小朋友们一起玩耍。有套圈、投壶、趣味桌游、跳格子、丢沙包等小游戏,增进了同学们与小朋友们之间的感情。在欢声笑语中,同学们打开了孩子们天真烂漫的童心,耐心地倾听他们的心声。

细听心语,深思童声

来到暖泉的第一天,同学们就迫不及待地约起了暑期就已建立深厚友谊的暖泉镇的小朋友们。“哇!好久不见!”是质朴的欢迎也是重逢的喜悦。他们围成一团,叽叽喳喳交换近况:谁考了第一名,谁学会了骑自行车,谁长高了。笑声像爆米花,在树荫下噼啪作响。

可热闹背后,工作坊的笔记本却悄悄添了几页沉重:几乎每个孩子谈起课余生活,都离不开智能手机,“刷短视频”,“打游戏”,“玩快手”。同学们站在身边,听他们讲“点赞”“升级”,也听他们道出心声“其实挺无聊,但不知道还能干啥”。暖泉依旧,笑声依旧,只是那笑声里多了一丝让人揪心的空洞——孩子们的童年正被屏幕悄悄啃噬,而我们能做的,远不止陪他们玩一场游戏。

暖泉的十天,同学们的脚步把暖泉量成一张活地图,也把乡土的温度刻进心里。我们带着好奇来,揣着故事走:古堡的残阳、孩子举着油画的笑脸,都成了随身携带的暖泉记忆。

笔记本越写越厚,手机相册越存越满,但那份“被需要”的感觉才是最深厚的记忆——小男孩偷偷问“你们明年还来吗”“我会想你们的”;小女孩为我们编制的草手环……乡土不再只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一张张具体的面孔。

乡行者计划把课堂搬到天地间,也把“仰望星空、耕读乡野”的种子埋进每个人心里。本期田野工作圆满收官,下一程再见!

文字:李彬彬 魏宁

照片:杨洋 魏宁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门户网站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showinfo-2-15643-0.html

相关推荐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Q Q: 358067079

邮箱:358067079@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